中国的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。这位60多岁的一批老人出生于1953年之前。先粗略分析一下1953年以前出生的。比如某个人,1950年出生于一个工商业资本家家庭,6岁时成为公私合营,然后逐渐公开。8-10岁遭受全国性饥荒,但城市情况应该还可以。16岁时,在文化大革命,一个人被要求和他的父母划清界限,然后一起批评他们,或者一个人和他的父母一起被批评。28岁,文革结束,某个人可能因为竞争激烈,差点忘了书,考不上大学,但他很幸运,进了工厂。到了48岁,即将退休,工厂萧条,下岗。
随着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,中国迎来了老年人口增长的一个高峰,60岁以上人口达到1.94亿。老年人口的老龄化、残疾(不能自理)和空巢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和复杂性。到2012年,年底, 8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2273万人,空巢有3600万残疾老年人、9700万慢性病老年人和9900万老年人,到2025年,老年人口将保持年均100万人的增长。
为什么住敬老院的人不满意?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。这个故事的开头,可能是地主家的孩子,也可能是穷人家的孩子。他年轻的时候搞合作,长大的时候饥荒来了,青春期的时候文革来了。他不明白知识在学校的重要性,也不明白被委派给他们的知识分子在说什么。他没有得到足够的知识,所以老老实实呆在农村种地。2003年终于取消农业税,现在有农村养老,但是一个月100元左右。总是有点,但是够什么呢?
无论你出生在哪里,你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这些时代的悲剧。时代在洗牌,新的精英以新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。文革参军的,文革后的大学生,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下海的企业家,在整个人口中永远是少数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富人变穷了,而穷人没有变富。每个宏观问题都有生动的例子支撑。宏观上看,未富先老只是人均GDP没有上去,但老年人口比例上去了。然而,在微观层面上,这种数据不匹配表现为悲剧。
为什么住敬老院的人不满意?
养老是一个昂贵的行业。老年人可能没有什么享受的欲望。但人老了,就退出整体劳动力,成为纯粹的消费者。老年人对医院的依赖,对各种药物和辅助器械的要求,对护士的要求都很高。
目前,福利敬老院床位严重不足。很大的原因是这些敬老院收费很低。这么低的费用,是不可能做到收支平衡的。没钱买医疗设备,没钱培养合格的护士,没钱改造设施。但能维持,是因为政府给了巨额补贴维持运营。重庆敬老院
但是普通敬老院是无法维持这个低价的。他们要拿地(很贵),要盖地,还要花钱去抢医院的护理学校毕业生(医院的护士可以对普通病人发火,但是敬老院的老人说几句话不一定能这样,所以很多护士觉得医院好)。他们价格高,买得起的老人不多。那么他们如何才能活得充实呢?
为什么住敬老院的人不满意?随着计划生育一代陆续开始步入老年,没有孩子、失去独生子女的老年人越来越多。2012年,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家庭失去了独立,失去独立的家庭数量每年继续增加约7.6万个。中国正在研究通过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体系。商业保险要先试一试,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已经提到了。收养残疾、痴呆老人的费用较高,敬老院在运营中愿意收养,老人病重或死亡后可能与家属发生的纠纷难以处理。